当前位置: 首页 电影 同囚

同囚

评分:
4.0 较差

分类:电影 香港 2017

简介: 香港,是一个文明、法治的社会,真实不应该存在一个不仁道、无法无天的监狱,尤其是一 详情

排序

分集剧情

同囚《同囚》劇本分析及解讀分集剧情

《同囚》採用了疑似雙主線的方式發展故事,一方面從阿凡(游學修飾)的角度出發,另一方面從阿豪(關楚耀飾)的角度出發。以下我想談談,故事中各支線對主線故事的影響,以及解讀時可參考的角度。劇本結構分析在《同囚》中,支線故事對主線影響力非常大,可是支線故事都無結局,反而令主線故事的轉捩點變得薄弱,削弱整體故事。而疑似雙主線發展令故事重心不停搖擺,觀眾時而把情緒投放在阿凡身上,時而投放在阿豪身上。在第一主線故事中,阿凡從第一天就想對抗勞教所中的懲教人員,但從勞教所外發展的支線故事告訴我們阿凡的外婆入院,成為主線的轉捩點。這時阿凡的目標明確,他要爭取好表現,以求提早釋放,所以變乖了。但從另一支線故事中,同倉友人攻擊懲教人員時,阿凡作為極守行為的小伙子,竟衝出來對抗、一同挨打。照道理這條故事線應有後續,例如阿凡和同伴因此加監,或受到其他攻擊性懲罰。可是支線故事草草完結了,對主線毫無影響,阿凡甚至成為史上最早放監的勞教犯。在另一主線故事中,阿豪一直勇於與同事對抗,不以暴力對待犯人,被稱為「好水」(Goodwater)。面對上司、同事、囚犯、家庭四方面的壓力,阿豪一直無從宣洩。在撞破妻子吸毒後,阿豪終於在工作中按捺不住,把憤怒情緒投射在囚犯身上,狠狠地把一個囚犯打了一身。妻子的狂野派對作為阿豪改變的轉捩點,雖然是情理之內,但是對阿豪的影響只是一瞬間的事,沒有後遺。阿豪打犯後只被上司訓斥完就繼續如常上班,第二天又變回以往的模樣。雖然可把阿豪打犯說成是他決定辭職的轉捩點,但欠缺阿豪自我反思的描述,這說法似乎支持不足。豪妻的故事沒有結局,觀眾最後也不知道豪妻及其損友們有沒有因吸毒而受罰,亦不知道豪妻最後有沒有再戒毒。支線的未了,削弱了主線的劇情發展。電影以阿豪不停為同事「頂更」合理化他忽略家庭的理由,但其實阿豪似乎沒有財政或其他壓力,令替更變得無動機。筆者觀影時不禁想,是不是阿豪不想回家,所以故意為同事「頂更」,避開妻子?另一說法是阿豪怕少年犯們在他人的看管下受到更多暴力對待,所以出於良心而「頂更」,但這說法亦欠缺支持。另一方面,到底故事是雙主線,還是只有一條主線?《同囚》的英語標題為WithPrisoners,直接理解為「與囚犯共同被囚禁」,所以筆者認為,導演最關心的其實不是阿凡,而是「被同囚者」。解讀電影時,若只把阿豪的故事當作主線,或許更合理。但若果故事是以阿豪為重心,把阿凡當作配角,阿凡的故事線似乎有點喧賓奪主。被同囚者《同囚》中強調一人犯事,全體受罰。例如阿凡在監倉中不肯執行懲教人員的命令時,全倉人亦會受到懲罰。事實上,一人犯罪,受罪的不只是一倉人,而是更多的「被同囚者」。懲教人員固然是被同囚者。在香港,懲教人員需要輪班工作[1],有需要時更會住在監房宿舍,正宗「陪坐監」。每天在封閉環境下工作及生活,對生活的不滿和心理的壓抑無從抒發,除祼跑外,《同囚》中大多數懲教人員選擇把壓力宣洩在囚犯身上,對他們粗言侮辱、暴力對待。電影中無故打人,逼人吃糞等行為看似誇張,但最近,曾入住過沙咀勞教中心的網民在討論區爆料,指電影中呈現的暴行都是真實的,甚至未算最惡劣[2]。懲教人員的妻兒也是被同囚者。以阿豪的妻子為例,丈夫工作繁重,與妻子聚少離多。豪妻沒有工作,每天獨守空房。由於家中沒有寵物,又沒有其他親人同住,她更因曾流產而不育,不能生小孩作伴,豪妻每日無聊的生活其實跟坐牢亦無異。囚犯的家人也是被同囚者。阿凡的外婆失去疼愛的孫子,囚禁在自己家中和心中,最後鬱出大病。結局中外婆被囚在骨灰龕中,阿凡說的一句「住得習慣嗎?」實在諷刺。而阿凡的廿四孝女友因阿凡入勞教所而挺身照顧外婆,又為阿凡而奔波,其實也是被同囚者。(其實筆者認為她的行為更像阿凡的姊姊,亦想問為什麼女友不曾自行前往勞教所探監?)電影結尾以現實中從勞教中心重返社會的年輕人勸勉作結,亦有強調不要犯事,因為一人犯事,受害的是所有你的身邊人。阿凡有否變好?《同囚》中,大多數懲教人員認為少年犯即使離開勞教所後仍不可能變好,認為他們重返社會後必定會再犯事;電影中阿豪卻深信若果勞教中心能真正達致懲教共存,青年犯可以變乖,重投社會後亦不會重犯。不過,導演對於懲教的取態又如何?阿凡最後有沒有變好?「我永遠也會記住這裡。」阿凡出獄時所說的這句話可以解讀為:一、我永遠也會記住勞教所的暴行;二、我永遠也會記住勞教所的教晦。前者是充滿憤怒的,暗示阿凡沒有變好,隱藏著一種人性本惡的特質;後者則充滿個人反思,認同勞教可令青年變好。在兩個解讀方式中,筆者傾向相信前者。阿凡重返社會後在一餐廳工作,昔日的戾氣全消。之後他受到朋友誘惑再犯罪,受到以往社團的對手攻擊,亦受到警察的質疑。初時,阿凡仍能堅持不再犯罪,但當損友的金錢誘惑和一再施展朋輩壓力後,他決定重出江湖,直到女友出來阻止。筆者認為,導演相信勞教並不能令青年的本質變好,青年只是怕了勞教所,所以不敢再犯事;但若社會各界,以及身邊的人給予支持和愛,當日的青年犯仍能抵抗誘惑,遠離犯罪。電影最後引述魯迅先生的《淡淡的血痕中》[3],文章諷刺造物主讓世界中各種暴力行為發生,亦暗藏著一種基督教的「人性本惡」思想。結語老實說,電影在劇本和處理上存有很多毛病,但選材上屬香港電影鮮有探討的主題,故事亦能令人有深刻反思,有一定的吸引力,加上抱著支持香港本土電影心態,筆者仍鼓勵讀者入場。注釋[1]根據筆者任職懲教的友人,懲教人員以輪班制工作,需一星期工作6天,每更工作7小時,另加一小時飯鐘。四更編制為P:1315-2015/A:0645-1345/1N:1845-0145/2N:0115-0815/0:休息。若不需輪夜班,一般也會跟隨PAPAPA0方式上班。而若員工駐守遠離市區的監房,不少員工在P與A更中會選擇在監房宿舍中過夜[2]入過沙咀勞教中心,你問我答-香港連登討論區https://lihkg.com/thread/215278/page/1[3]魯迅《淡淡的血痕中》全文-http://www.millionbook.net/mj/l/luxun/yc/023.htm

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,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并不提供资源存储,也不参与录制、上传
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发邮件至123456@qq.com (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。)

© 2020 DanDingTu.COM主题设计 京ICP备888888号

电影

剧集

综艺

动漫

专题

明星